散戶的普通常識(一)


Photo by Got Credit on Foter.com / CC BY

散戶的普通常識(一)

投資理財,在這個時代,似乎成了大家都得要學習的課題。在過去,你不一定會在乎你的銀行存款,是否會隨著通貨膨脹而稀釋;你可能依靠工作的收入,便足以安身立命。現在,辛苦上班之餘,你可能還要花時間研究如何投資理財。什麼樣的投資工具可以有效的增加你的資產?什麼樣的投資方式可以不要讓自已暴露在過高的風險中?
孫子兵法云,勝兵先勝而後求戰。毫無準備上戰場能生還的人,即使有,也非常稀少;花時間掌握投資理財的「最小必要知識」,在這條路上,可以走得更長久。

非得財務自由不可?

如同我們閱讀時會做目標設定一樣,投資理財要能夠有效果,目標設定也是不可或缺的。曾經聽過這樣的故事,一位大學畢業的男生,進入職場工作之後,努力地把錢存下來。然而,當他發現身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出國,一個接著一個四處旅行,他不禁開始懷疑自已為何要這麼幸苦存錢?為何不跟其他人一樣把錢拿去玩樂?
投資、理財基本上是相當耗費心力的。舉記帳這件事當例子,如果你只是聽到別人跟你鼓吹記帳這件事,就一時興起,也開始記帳,這樣子你能夠維持多久?通常,如果你只是為了記帳而記帳,而沒有更長遠的目標的話,可以預期不會持續太久就放棄了。投資理財這件事情也是一樣,能夠成功,都是因為有著更長遠的目標支持著你。

那麼,一提到投資的目標設定,最常被提到的一個關鍵字就是–財務自由。你可能會聽到很多人投資,是為了要讓自己能夠財務自由。然而什麼是財務自由呢?擁有了幾千萬的現金,是否算是財務自由?薪水10萬算是財務自由嗎?更有甚者,許多不肖組織拿著財務自由當迷湯,卻賠上了別人的前途,像是前陣子的康霖直銷(一個22歲保全之死,揭露康霖直銷-尖峯團隊的真相 - 新聞與時事 - 生活討論區 - Mobile01行動版)。這類的事件其實曲解了財務自由的意義。

基本上,財務自由的定義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歧見,簡單來說,就是如同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闡述的,當你的被動收入能夠大於你的支出,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工作,也能夠有支應生活開銷,就算是財務自由了。(儘管這本書經常受到直銷組織引用,可能你會有負面印象,不過平心而論,裡頭還是有許多值得學習的觀念)
財務自由:被動收入=支出

所以你不難發現,了解自已日常生活的支出有多少,是奠定財務自由的基礎。並不是直銷所鼓吹的那樣,環遊世界、搭遊輪、開跑車、揮金如土,才算是財務自由。
財務自由的本質其實是時間的自由。
至於被動收入呢?像是投資股票領取股息,或者是房地產收房租,出書版稅,領退休金等,這些都是常見的被動收入的來源。

當然,財務自由之外,你可以找到其它更不一樣的目標,我們不贅述。現在,讓我們來探討,哪些投資的方式,可以幫助我們達成目標。

股市、交易量上億的戰場
且讓我們談談股票,這個讓散戶們又愛又恨的休羅場。有許多的人選擇投資股票,以達成自己理財的目標。不過也許只有一部分的人曾經思考過,為什麼這個世界上,會存在有股票呢?我的職業是股東這本書裡面提到,那麼我們所買的股票,這些資金不管經過多複雜的過程,它最後都會到公司的手上,這些公司募集到更多資金之後,就能夠服務生產更好的產品,服務到更多的人。身為一個散戶,我們也許認同這樣的說法,也許不認同。無論如何,對我們來說,更重要的是,我們如何透過股票投資來達到我的目標。

我們且不說高大上的術語,把股票投資的獲利來源分成坐領利息,以及操作價差。就好像投資房地產一樣,你可以買低賣高賺取價差,也可以在買了房子之後把它租給別人,穩定的收取租金,這是兩種不同的獲利的來源。股票的利息,就是每年會除權息所配發的股利。因此,如果你的目標是股利,那麼就要找有穩定配發股利的公司,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定存股的概念。投資穩定型股票的被動收入除了有股利、可扣抵稅額、還可以拿去借券收利息。穩定型股票建議要找股利連續5到10年都有穩定發放5%以上的。5%的意思是指這一間股票每年發放的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加起來,除以股票歷史最低點股價的比例。

固定配發股利比定存還要多,成了我們投資這些穩定型股票的誘因,然而,如果要避免賺了利息,賠了價差,我們還需要了解的更多。

價值投資教你如何不踩地雷

價值投資由班傑明‧葛拉翰創立於1930。到了現在,演變成了選擇擁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,在投資領域稱之為護城河。價值投資的概念就是,去購買那些實際價值高過帳面價值的公司。所以,這時候問題就來了,我們要如何知道公司的實際價值呢?舉例來說,如果你要頂讓一間小吃店,你怎麼決定要頂讓多少錢。這時,我們可以有兩種方式來計算小吃店我們應該要用多少錢來買。分別是清算法以及估算其繼續經營之價格。清算法亦即變賣所有東西獲得的金額,不過實務上我們曉得,如果這間小吃店一直都有營利的話,其實這間小吃攤的價值高於你把所有東西變賣後得到的金額的。

對於一間公司來說,透過財務報表,我們可以檢視這間公司該有多價值,所以理論上我們只要能夠在股價低於價格許多時買入,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。如果我們能夠洞悉一間公司的實際價值,那麼理論上我們也不會在股價超漲時買入股票,讓自已曝露在風險之中。

然而,財務報表的閱讀對許多人來說,就好像天書一般。其實,我們可以透過連結生活經驗的方式,粗略地了解財務報表,我們也不需要像會計師一樣了解得這麼深入,畢竟我們的學習目標是不同的。

當我們把我們自已當作一間公司的時候,那麼財務報表就像是我們的理財規劃。我們的身價是由我們的資產與負債決定,類比到資產負債表,資產負債表羅列了某一個時間切面的公司財務狀況。

我們的薪水就像營業收入,日常生活開銷如伙食費、租金等,就是支出,而我們總是想辦法讓盈餘越多越好,這部分就是損益表。損益表,雖然有各種會計名詞,諸如營業收入、毛利、淨利、稅前盈餘、稅後盈餘等,本質上是為了讓我們了解這家公司賺錢還是賠錢?賺多少錢,賠多少錢? 舉例來說,毛利率可在損益表中看到。在相同的產業中,毛利率越高的通常競爭力越強,而成本越低毛利率可以越高。假設我們今天開一間檸檬攤,賣檸檬水,成本是檸檬跟糖水,那麼如果在同一條當中有10間檸檬攤,在大家的檸檬水都一樣好喝的前提之下,可以想見,那家能夠用最便宜的價格取得檸檬和糖水的檸檬攤,將會有最強的競爭優勢。

如果有記帳的習慣,我們可以知道現金流動的情形,這就就像企業的現金流量表,現金流量表紀錄了公司一段時間內的現金流量。

個人財務狀況和公司的財務報表不同的地方,是因為公司有股東。隨著公司發行股票張數的多少,股東手中持有的股票的價值也會隨之增減。所以,每股盈餘跟每股淨值是股東所重視的。像是在除權的時候,公司發行更多的股票給投資人,這時候股票的價值就要用除法,在公司的價值不變的情況下,理論上公司的股價會隨之下跌。

大致瞭解了財務報表的架構後,對於一間上市公司來說,要估算其價值,股東權益、稅後盈餘、還有每股淨值與每股盈餘,以即之而生的股價淨值比、本益比都是值得我們留意的部分。

簡單總結
沒想到只是前言就寫了這麼多。
  1. 投資理財是學校教育沒有教,出社會後又必備的能力,值得我們投注心力學習。
  2. 財務自由,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。我們更需要智慧,思考對錯是非。
  3. 白話講,投資獲利的方式有收利息,跟賺價差。如何避免賺了利息賠了價差,基礎的財報能力或許可以幫助我們。
價值投資的宗師,巴菲特,是許多人效仿的目標,然而實際上,巴菲特當然不能算是一個散戶。除了價值投資,更多人想把握的是價格的「趨勢」。下一篇再來聊聊,是否真有所謂「趨勢」?股市是理性的?還是狂野的?

張貼留言

0 留言